top of page

 所謂的先進社會與原始社會兩者之間的距離遠較人們所認為的小得多,過時的古老習俗隨時可能再度具有現代性,並可再回溯至時空距離遙遠的社會,遠方照耀了近處,近處也能照亮遠方。

  本書為法國結構主義大師李維-史陀於一九八九年至二〇〇〇年間,應義大利《共和報》(La Repubblica)之邀所寫的十六篇專文集結。相較《憂鬱的熱帶》、《野性的思維》、《結構人類學》、《神話學》等巨著,李維-史陀這次以社會時事為出發點,探討當代議題、語言、文明演變及社會結構。這些文章以報紙作為媒介,因此具備清晰簡潔的性質,使讀者更容易進入李維-史陀的細膩思維。

  十六世紀法國思想家蒙田(Montaigne)在其論文名篇《論食人部落》中寫下:「所有人都將不符合自己習慣的事稱為野蠻。」並提出兩種觀點,開啟了日後理解人類的矛盾兩端:一方是獨尊理性社會為烏托邦的啟蒙哲學,另一方則是認為所有文化皆有其不可評斷的生成脈絡的相對主義。在蒙田逝世四百多年後,李維-史陀重新在這兩者中尋找一條理解人類的出路,他認為,在被稱為複雜的社會與被認為「原始且落後」的社會之間,並不存在人們長久以來想像的鴻溝,而他透過一種日常生活中可理解的研究方式來實踐這個論點:「遠方照耀近處,近處也能照亮遠方」,也就是透過發生在「近處」的時事,去理解「遙遠」的古代社會,反之也透過一般認為屬於遠方社會的習性,來了解發生在我們眼下的社會現象。

  本書在編排上,特別收錄李維-史陀於一九五二年發表的〈被處決的耶誕老人〉為開篇,文中已出現上述的觀察方式,其透過文化轉移、歷史結構及形象融合,分析耶誕老人的意義遠非孩童的天真幻想,並陳述人類學家難以客觀剖析身處時代的困窘:「民族學家處在自己的社會中,鮮少有機會去觀察一個儀式、甚至是一種崇拜之中的微妙發展。」接下來的十六個篇章,我們看到李維-史陀透過狂牛病、戴妃喪禮上史賓塞伯爵的演說、癌症起源、普桑畫作分析、割禮與人權爭議等主題,藉其結構主義思維,闡述這些現象背後的底層結構,為讀者辨清當代社會。其中狂牛病及食人族同類相食的比照,更將視野拉至全球化之下,探討人類與食物、動物,甚至自然之間的關係。

  這十六篇隨筆集結是以時事為本的人類學論述,它們綜橫時空,銳利對照古代和現代社會,雖非刻意,但皆成為當代預言。
 

我們都是食人族 - 克勞德‧李維-史陀 (2014) 行人出版

SKU: BOOKAWO0024
RM55.00Price
    bottom of page